最新文章

推荐文章

热门文章

您的当前位置:葡萄膜炎 > 葡萄膜炎饮食 > 散文选刊田青荟文学给我的人生一抹靓丽

散文选刊田青荟文学给我的人生一抹靓丽



文学给我的人生一抹靓丽

作者:田青荟

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,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拥有自己的梦之天堂呢?人生有许多种,我唯独选择最精彩的来过。也许我没有流光溢彩的文笔,没有怒发冲冠的豪情,没有焚稿断情的柔美,也许我有的仅仅是一颗心,一颗年轻的洋溢着激情的心。但是,我愿意用它来铸出一道美丽的虹,跨在我的生命之巅,绕过我的青春之路,撑起我的梦之天堂。对文学而言,我认为:依心而行,无憾今生。

前些年,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经常下乡到清河镇,有幸认识了王怀凌,他的诗歌和散文我经常在《固原日报》上拜读,与此同时,还在此报上经常拜读杨建虎老师的文章。心想:如果我的文章也能在《固原日报》上发表不知该有多好啊!从此我也就向《固原日报》时不时地投稿,新闻类的稿件还登载了好几篇,但散文因多方面的原因没能登载过(当然主要原因是写得不到位)。

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李雪宁主编。她说,你只要有稿子就投到《新原州》报,《新原州》报有副刊,是专门为文学爱好者创建的一个平台。从此我就时不时地写稿子。不料我写的《我的锻炼人生》在《新原州》报上发表后,得到了文学爱好者的欣赏和赞扬。没想到我的文章能在这么多写作者投稿的报纸上发表,我的心情无法平静,难以形容我当时激动的心情。年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时,我写了一篇《一个普查员的心声》又在《新原州》报上登载,当时轰动了整个原州区搞人口普查的工作人员,从这时起《新原州》报上经常能看到我的文章。特别是《已经很好了!》《都市里的车生活》《亲情树》等十几篇作品,反响很大。我非常感谢《新原州》报给了我创作的平台和机会,也可以说没有《新原州》报就没有我今天这些写作的成果。

后来,我的领导马永春被调到宣传部后,专门负责《新原州》报的编辑工作,经他介绍我认识了林混。不曾想林混是《原州》杂志的编辑,他教我如何投稿,给我送了两期的《原州》杂志,说:“你拿回去看看,里面有投稿邮箱和地址。”从那以后,我才知道《原州》杂志是由原州区文联创办的。在林混的指导和帮助下,我的写作兴趣和范围越来越广。接着我的《故乡的“中国结”》在《原州》杂志上发表了,林混打电话让我去取《杂志》时,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,没想到我的文章在杂志上能发表。当我拿到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杂志和报纸时,那种感觉无与伦比。随后认识、不认识的朋友看到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后,纷纷给我打“你的文章写得很好,贴近生活,就像我们自己的经历似的,但我们就是写不出来,好好写这方面的题材吧,我们等着看哦!”有了这些鼓励后,心里是美滋滋的,使我感悟到了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”的成就感,更加坚定了我的写作信心和勇气。从这时起我真正地感觉到文字的伟大之处,它给人们能带来这么大的声誉和反响。因此,有这么多的读者做后盾,我愈加发奋地边写边学习,文学水平渐渐地也在提高,我的作品《亲情树》《择夫》《捧起一个爱》等等相继在《原州》杂志上登载。随着这些作品问世,大家才了解了我,我也很感谢《原州》杂志给我们这些刚刚起步的写作者创造了一个平台,让我们也能展示自己的才华。

曾经有段时间,我写的文章到处投稿都没能发表,我很沮丧。本来我开始写的时候不会用电脑(因我的眼睛高度近视不能看电脑),只好写在纸上一遍一遍地修改好,才请老公或孩子有时间了给我输进电脑,时间一长因我写的字潦草他们看不清楚,谁都不愿意打了,即便就是打出来也没处发表,这段时间我真的准备放弃,我把情况给我的老同学梦也说了。梦也说:“老同学!搞文学很辛苦,还要多读书,要有根基。你再不要写了,我将头发都熬白了,人像个老头,我不希望我‘漂亮’的老同学像我一样变成一个‘糟老头’。”他又说:“如果真正喜欢就多看看汪曾祺的散文吧!”就这样我没管三七二十一,买了两本汪曾祺和李清照的书边看边学习,边在老公的帮助下,开始学打字(女儿给我买了部手提式的电脑,屏幕很清晰,一点儿都不闪也不刺眼)。学会了操作电脑,就这样一直坚持着不断地写。

然而,写作之路是辛苦的,也是快乐的,是对一种境界的追求。因我的文章经常在《新原州》报上发表,我经常在宣传部办公室取报纸,成了他们几个主编的常客,就认识了王玺。他给我申请了个QQ号,教我学会了发稿件,他介绍我认识了西吉《葫芦河》杂志主编李义、《固原日报》副刊编辑杨建虎、《六盘山》编辑李方和杨风军等等老师,还有固原的小说“黑马”作家殷高老师、诗人王武军、张家传等等文学界的朋友。认识了他们后,与他们交流使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知识,他们的气质和风采让我刮目相看,读了他们的作品后更使我坚定了写作的勇气和信心,多少人羡慕却做不到。所以,能融入到这些文人墨客中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快乐。

随后,我的作品《家乡的那棵老树》《想起母亲就心酸》《母亲的嫁衣》等等相继在西吉《葫芦河》杂志上发表了。李义老师对我说:“你的文章很有特点,在亲情这块儿经历得多,题材丰富,你往这方面发展会有前途的。多写这方面的,要坚持写下去!你多看看萧红、张爱玲、冰心等人的散文吧!噢,还有《一个人的村庄》。”尤其是李老师一直以来帮助我改稿子,给我送文学丛书,中国和外国的精品散文集等,教我写作技巧,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,我渐渐地对文学入了门,在写作这方面的进步也就很快。而后,我写的《酒言酒语》《品读红颜》《情绪猛于虎》等散文发表在《固原日报》和《六盘山》杂志上。说起《固原日报》,我要感谢刘东总编和杨建虎老师。特别是杨建虎老师,他把搞写作的人称为“贫穷者”,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和快乐。他鼓励和帮助我发稿子,这时我的作品相继在《朔方》和《六盘山》等杂志上分别发表,主要以亲情、生活和岁月为主题,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。后来,经杨风军和王武军介绍我加入了固原市文学作家协会会员;经漠月和梦也介绍我又加入了宁夏文学作家协会会员。所以没有这些老师和朋友的扶持、帮助和鼓励,我没有能力进入文学界的文学界这个圈子,是他们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。

我最激动的是年6月8日的那个晚宴。这晚的西海固生机盎然、诗意融融,著名诗人、评论家们走进西海固,在这里将召开《中国现代新诗研讨会》。因王玺和林混之邀,我很高兴能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参加这次会议,让我受益匪浅,这辈子我都难忘。当著名诗人、评论家谢冕、洪子诚、吴思敬、林莽、刘福春、王明韵、王夫刚、黑丰等踏上西海固这片土地时,他们的心灵被诗歌和绿色拥抱,而宁静的西海固因诗意的妆点更加神秘而美丽。这时我也认识了大名鼎鼎的诗人牛红旗先生,他的组织能力,为人处世等在文学界圈里圈外口碑很好。自己创办了《草根诗刊》,不求名、不求利,为的是一种实现少年时的梦想以及对文学创作的享受。他和诗人王怀凌活得最潇洒、最快乐、最幸福,在文学界圈里圈外交往的朋友最广,对固原的文学发展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,是我学习的楷模。

我最郁闷的是年5月患了双眼色素膜炎,它是世界罕见的疑难病症,会导致双眼失明。根本没有好的治疗方法,只有用激素来保守治疗。经眼科主任多方打听,其他医护人员介绍,医院杨培曾教授,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。我欣喜若狂,总算有个盼头了。几经周折,我去医院眼科诊治,经过大半年的治疗,效果确实不错,我停了激素,病情也得到了控制,视力也增加了,身体也恢复了许多,更加给了我生活的勇气,我用毅力战胜了病魔。可是,虽说是眼病得到控制,但是,吃激素时摧毁了我的大脑,使我的记忆力下降,并在写作上没了灵感。那时的我很郁闷,原因是我刚刚在写作上有了起步,就这样昙花一现了,我很不甘心。当我在写作上又一次徘徊时,李义老师,我的同学梦也等给了我坚持写下去的勇气,慢慢地,我虽然又回归了写作,但还是找不出来当年那泉涌般的灵感。就在这时,我碰到原州区文联主席马明军时,他鼓励我继续写,并说你的作品在《原州》杂志上发表后反响很大,有机会了文联扶持你出一本散文集,这时的我既高兴又担心。高兴的是我能出一本自己的散文集,担心的是由于眼睛不好无法看电脑也写不出来好的文章来。最纠结的是作品字数不够,我没有勇气去出书。结果我把此想法讲给了我老公听了,他鼓励我继续写,并给我打气说:“没关系!你在纸上写,写好了我给你在电脑上输入。”就这样,因为爱文学,我在磕磕绊绊中坚持着写作。

我最荣幸的是,年8月27日我又参加了固原市首届西海固女作家在隆德举办的“走基层、体民情”采风活动。又认识了许多在文学的海洋里奋进的姐妹,她们一个个对文字的执着和敬畏,让我更深刻地体会了文学的神圣。短短的相处,成了我一生最大的财富。随后我又写了篇《文字女人牵手隆德》的文章。发表在《朔方》杂志和“西海固女作家作品”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白癜风会传染吗
武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qdnbg.com/ptmyys/6261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