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葡萄膜炎 > 葡萄膜炎饮食 > 眼红视朦莫轻视葡萄膜炎易误诊
眼红视朦莫轻视葡萄膜炎易误诊
在日常生活中,许多人出现了眼睛红、痛、视物朦胧的现象时,常常会自以为是“红眼病”,或被诊断为结膜炎。于是用抗菌、抗病毒、激素类眼药水等治疗,然而病情却缠绵不愈,反复加重。针对这一问题,黑龙江中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刘静霞提醒,出现上述症状您可能患的是葡萄膜炎。
葡萄膜炎是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眼病,病因较为复杂,与感染、理化损伤、自身免疫等局部和全身因素相关。不同年龄均可患病,常累及双眼反复发作,缠绵难愈并有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,属于眼科疑难病症,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,也是北方地区多发性眼病之一。由于许多葡萄膜炎患者发病初期的表现经常有眼红、眼痛、畏光、流泪、视物不清,症状与“红眼病”非常相似,很容易自认为红眼病而延误就医,或是被误诊为结膜炎、角膜炎而延误治疗。故当人们发觉眼睛出现类似上述症状时,医院眼科就诊,切勿麻痹大意,造成漏诊和误诊,贻误最佳诊疗时机。
据刘教授回忆,曾经自己治疗过一个特殊类型的葡萄膜炎小患者。患者14岁,2年前出现双眼红赤,视物不清,被当地卫生院诊断为“红眼病”,给予抗菌、抗病毒眼药治疗,治疗后病情常反复发作。之后又出现口腔及外阴溃疡症状,医院确诊为“白塞氏综合征”,采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。病情虽得到缓解,但减量或停药后则又复发病情渐重,脸上也出现了痤疮,体重则由30kg增至50kg,并经常伴有多汗,乏力等症状。后在介绍下来到中医大一院眼科找到刘静霞教授。经检查患者右眼视力0.4,左眼视力0.3,经中医辨证施治,内外治法结合用药3周后。患者右眼视力恢复到1.0,左眼视力恢复到0.6,面部痤疮也明显减少,口腔及阴部溃疡也得以愈合。继续服中药调治一个月后,面部痤疮基本消失,体重接近正常,视力稳定,并且无复发。
葡萄膜炎的西医常规治疗多为局部或全身使用激素、非甾体消炎剂、免疫抑制剂、抗生素等。虽然有效,但停药后激素“反跳”致使病情反复加重,久用还会导致青光眼、白内障、低血钾症、高血压、应激性溃疡、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及副作用,很多病人不得已中止或放弃用药。刘静霞教授强调,中药不仅具有确切的抗菌消炎、抗病毒作用,还有类似激素、免疫调节剂、免疫抑制剂的效应,可以减轻或消除其毒副作用,减少其用量和并发症,缩短疗程,减少复发。葡萄膜炎的治疗应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,提倡中西医结合,以有效的弥补西医治疗之不足,提高临床综合疗效。
此外,刘静霞教授指出还应注重葡萄膜炎的预防环节:一要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品,避免与猫、狗等寄生虫的自然宿主密切接触,避免共用注射器等;二要做到早期发现,无论成人或儿童,特别是患有风湿、类风湿、结核、糖尿病、白塞氏病、强直性脊柱炎等全身病患者,或有此类疾病家族史者,一旦出现眼红、眼痛、视力减退、眼前黑影等症状,须尽快到眼科诊查,以便及早发现葡萄膜炎,选择科学、规范、合理的治疗;三要谨遵医嘱,切忌盲目用药、滥用药物、擅自停药或中止治疗和随访。
刘静霞主任医师、硕导、医学硕士、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,中国医促会全国名医理事会副理事长、首席专家,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委员,亚太远程眼科联盟黑龙江分会副主席,省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。擅长中西医并举、病证合参、针药并用诊治眼科常见病、疑难病,对葡萄膜炎、黄斑病变、视网膜色素变性、糖网病、视网膜血管阻塞、视神经病、角膜病、干眼、睑板腺功能障碍、全身性疾病所致眼部疑难杂症经验独到。
出诊时间:周二全天、周三上午、周五全天
出诊地点:门诊诊室
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