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葡萄膜炎 > 葡萄膜炎医院 > 葡萄膜黑色素瘤中淋巴管生成与组织病理学高
葡萄膜黑色素瘤中淋巴管生成与组织病理学高
葡萄膜黑色素瘤中淋巴管生成与组织病理学高
伊秀倩、李彬、高飞
摘要
目的
研究葡萄膜黑色素瘤(UM)组织中肿瘤相关淋巴管生成与肿瘤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的关系。
设计
实验研究。
研究对象
医院眼科病理室-年55例(55眼)UM眼球石蜡组织标本。
方法
采用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LYVE-1和D,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UM组织中淋巴管生成情况,结合患者临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;统计肿瘤的微淋巴管密度(lymphaticmicrovesseldensity,LMD),结合CD-34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(microvesseldensity,MVD)的结果分析两者的相关性。
主要指标
UM组织的淋巴管阳性率、LMD、MVD。
结果
55例UM组织标本中36例(65.5%)观察到淋巴管。肿瘤累及睫状体者淋巴管阳性率(95.0%)明显高于未累及者(48.6%),发生球外蔓延者淋巴管阳性率(93.3%)明显高于未发生者(55.0%),肿瘤最大基底直径16mm者淋巴管阳性率(82.4%)明显高于≤16mm者(38.1%),上皮样细胞类型者淋巴管阳性率(88.0%)明显高于非上皮样细胞类型者(46.7%)(P均<0.05)。患者年龄(P=0.)、性别(P=0.)、眼别(P=0.)、是否有虹膜新生血管(P=0.)、是否继发视膜脱离(P=0.)、视盘是否受累(P=0.)、是否浸润巩膜(P=0.)及术前是否放疗(P=0.)与UM组织中的淋巴管阳性率均无统计学相关。LMD与MVD成正相关(r=0.,P<0.)。
结论
2/3的葡萄膜黑色素瘤中存在肿瘤相关淋巴管,其在UM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。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淋巴管生成是判断UM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。
(如需阅读原文,请留言客服了解详情)
本文来源:《眼科》年24卷4期
文章内容由远程视界黑龙江转载并分享,如有侵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郑州白癜风治疗中心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最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