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文章

推荐文章

热门文章

您的当前位置:葡萄膜炎 > 葡萄膜炎治疗 > 麻风性葡萄膜炎麻风性色素膜炎

麻风性葡萄膜炎麻风性色素膜炎



  (一)发病原因

  麻风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细胞内的细菌,呈短小棒状,(0.21×3)μm~(0.5×8)μm大小。人是麻风杆菌的主要宿主,其他动物如犰狳、黑猩猩、猴子等也可被感染。

  (二)发病机制

  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可直接造成组织的损伤,还可通过免疫反应引起不同的组织损害。如果患者对麻风杆菌有较强的免疫力,感染后仅表现为亚临床感染;如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正常,可出现结核样麻风,这些患者中不足10%有麻风杆菌抗原的抗体;如果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,即引起弥漫型的麻风结节(瘤型麻风)。多数患者血清抗麻风杆菌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,并且可出现冷球蛋白、类风湿因子、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、抗核抗体、抗平滑肌抗体、抗髓碱性蛋白抗体等自身抗体,这些自身抗体不但无保护作用,反而可能通过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参与疾病的发生。

  1.全身表现麻风杆菌感染后经过3个月~10年(通常为2~5年)的潜伏期才发病。虽然不同类型的麻风有不同的临床表现,但基本的病变为皮肤损害和周围神经病变,也可侵犯黏膜、淋巴结和眼组织,少数患者出现睾丸、卵巢、肝、脾、骨组织等病变。

  (1)结核样型麻风:皮肤病变通常少见,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色素性斑疹或斑块,常出现皮肤感觉障碍、周围神经粗大。皮肤涂片难以找到麻风杆菌,但麻风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。

  (2)界限类偏结核型麻风:皮肤病变与结核型麻风相似,但数量较多,周围神经易于受累。皮肤涂片偶尔可查到麻风杆菌。

  (3)中间界限类麻风:有多种皮肤病变,且数量较大,不易出现周围神经受累。皮肤涂片多能观察到麻风杆菌,但麻风菌素皮肤试验一般为阴性。

  (4)界限类偏瘤型麻风:表现为多发性斑疹、丘疹、结节或斑块,边界往往不清楚,周围神经损害广泛,可引起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。皮肤涂片通常可看到麻风杆菌,麻风菌素皮肤试验阴性。

  (5)瘤型麻风:表现为多种皮肤病变,中央隆起,边界模糊,可出现眉毛脱落、面部皮肤增厚、马鞍状鼻畸形,耳、眉处出现结节,神经干增粗,出现周围神经病,引起机体肌肉萎缩、挛缩。皮肤涂片检查显示麻风杆菌强阳性,麻风菌素皮肤试验阴性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qdnbg.com/ptmyzl/14695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