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葡萄膜炎 > 葡萄膜炎护理 > 猪链球菌病的治疗和预防
猪链球菌病的治疗和预防
猪链球菌病的治疗和预防
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、热性传染病,由C、D、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。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、心内膜炎、脑膜炎、关节炎、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。猪链球菌感染不仅可致猪败血症肺炎、脑膜炎、关节炎及心内膜炎,而且可感染特定人群发病,并可致死亡,危害严重。
猪链球菌病属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,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。链球菌分布广泛,常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动物和人体内。在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和外部环境变化诱导下,会引起动物和人发病。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、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。
在临床上,急性型以脑炎和败血症为主症,慢性型以关节炎、心内膜炎、淋巴结脓肿为特征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以冬春季多发,不同年龄均可发病,病猪和病愈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,病原存在于各脏器、血液、肌肉、关节和排泄物中,主要经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感染,根据感染发病的种类不同,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不同。
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、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,这种病原体早已长期存在猪群身上,因为外界环境发生的变化使得病原体发生变异,从而突破种群障碍,开始从猪传播给人。
疾病危害猪链球菌在猪中有较高的流行性,在人类不常见,但病情很严重。人群普遍易感,尤其是屠夫、屠场工人及农民发病率高。其它人群如运输、清理病/死猪的人如司机等也易感染猪链球菌引起发病。屠宰厂工人咽部可以带菌,他们可表现为健康状态,但具有潜在危险。该病首先在猪群中暴发流行,随后屠宰者及与处理病、死猪有关者等发病,特别是现代集约型养猪更易流行该病。发病时间相对集中在6~8月的高温季节。
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病例早在年荷兰和丹麦即有报道,随后瑞典、法国、英国、比利时、意大利、德国、新西兰、加拿大及我国等也有病例报道,目前全球已报告有余例猪链球菌感染病例,主要在北欧和南亚一些养殖和食用猪肉的国家和地区。年,我国江苏南通地区发生的猪链球菌疫情,25例患病,其中16例表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(13例死亡),9例表现为脑膜炎(1例死亡)。据卫生部通报,年6月~8月,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例,其中死亡38例,治愈出院例。病例分布在资阳、内江、成都等12个市,37个县,个乡镇,个村。其实在广大的农村,每年都有散发病例,由于诊断水平不够、或鉴定不出病原菌,治疗不及时死亡的病例时有发生。
疾病症状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为4小时~7天,在屠宰或处理病/死猪后1~2天内或进食病/死猪肉后2~3天,最长7天突起畏寒和发热,多为高热、伴全身不适、头痛、身痛。部分患者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。皮肤出血点、淤点、淤斑如图1(A.B.C)。血压下降,脉压差缩小,很快出现休克。人感染猪链球菌后,视细菌侵入部位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,临床分为四种类型。
(一)普通型起病较急,畏寒、发热伴全身不适、厌食、头痛、身痛、肌肉酸痛、腹痛、腹泻,体温多在38℃以上,高则可达40℃,头昏、乏力明显,但患者无休克、昏迷和脑膜炎的表现。
(二)脑膜炎型或脑膜脑炎型该型为最常见临床类型。起病急,发热、畏寒、全身不适、乏力、头痛、头昏、恶心、呕吐(常为喷射性呕吐),重者可出现昏迷。患者常在发热后出现明显头痛,伴呕吐和意识障碍,脑膜刺激征阳性。脑炎型患者常伴有听力障碍(30%左右或更高),多数为听力减退,少数患者可失听。部分患者可有周围性面瘫和复视。脑膜炎患者常伴口唇疱疹,部分患者发生化脓性关节炎,少数发生葡萄膜炎、眼内炎等。
(三)休克型患者起病很急,常发生于屠宰病/死猪且手部皮肤有破损的人,多在屠宰后1天内发病,快者2~3小时,慢者13~16小时。表现为急起畏寒或寒颤、高热,数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、心慌、部分病人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四肢发冷、面色青灰、口唇发绀、头昏或意识改变、血压下降、脉压差缩小、少尿等休克表现(即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),病情进展快,很快转入多器官衰竭,如呼吸窘迫综合征,心力衰竭,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衰等。部分患者肢体远端皮肤有出血点、淤点、淤斑,面部、四肢常见。
该型病情进展迅速,病死率高。个别经抢救成功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不全的表现。
(四)混合型同时具有脑膜炎型和休克型的表现。往往见于休克型经抢救治疗后休克改变,存活到1天以上,出现脑膜炎并同时伴有其它脏器损害的表现。
其它少见的感染类型有感染性心内膜炎、关节炎、肺炎或支气管肺炎。
诊断要点本病症状和病变较复杂,易与急性猪丹毒、急性猪瘟、李氏杆菌病相混淆,因此确诊要进行实验室诊断。
1、镜检:病猪的肝、脾、肺、血液、淋巴结、脑、关节囊液、腹、胸腔积液等均可作涂片,染色镜检,如发现单个,或双或呈短链的革兰氏阳性球菌,即可确诊,但应注意与链球菌和两极浓染的李氏杆菌相区别。
2、分离培养:取上述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平皿,37℃培养24-48小时,可见β溶血的细小菌落,取单个的纯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和生长特性鉴定。选取菌落抹片、染色、镜检亦见上述相同细菌。
3、动物接种:病料制成5-10倍乳剂,给家兔皮下或腹腔注射1-2毫升,或小鼠皮下注射0.2-0.4毫升,接种动物死亡后,从心血、脾脏抹片或分离培养,进一步确诊。
治疗原则将病人转入当地传染病房,隔离治疗。该病发病急,进展快,重症病例病情凶险,各地医疗机构要组织专家力量加强对病人的救治,尽最大可能减少死亡。临床治疗包括一般治疗、病原治疗、抗休克治疗、DIC(弥漫性血管内凝血)治疗等措施。
根据实验室对猪链球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,结果表明,3个试验菌株对万古霉素、氨苄西林、亚胺培南均敏感,对链霉素、复方新诺明、萘啶酮酸均耐药。
防治措施主要采取以控制传染源(病、死猪等家畜)、切断人与病(死)猪等家畜接触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。
1、在有家畜猪链球菌疫情的地区强化疫情监测,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疑似病例、临床病例诊断的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。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,同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进行报告。
2、病(死)家畜应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指导下,立即进行消毒、焚烧、深埋等无害化处理。对病例家庭及其畜圈、禽舍等区域和病例发病前接触的病、死猪所在家庭及其畜圈、禽舍等疫点区域进行消毒处理。
3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宣传教育,向群众宣传病(死)家畜的危害性,告知群众不要宰杀、加工、销售、食用病(死)家畜。一旦发现病(死)家畜,要及时向当地畜牧部门报告。
4、畜牧兽医部门组织力量,查清动物疫情范围,落实各项防控措施。
5、积极做好免疫接种,选择疫苗时最好选择冻干活疫苗,
ST毒株活疫苗是最具保护力的一种,如青岛易邦的“易链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