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文章

推荐文章

热门文章

您的当前位置:葡萄膜炎 > 葡萄膜炎预防 > 病例结核性葡萄膜炎病例

病例结核性葡萄膜炎病例



患者基本情况:

患者女,26岁。主诉:双眼红、胀痛、视物不清20d,入院。

入院前诊疗:

患者于20d前无明显诱因双眼突然出现视物模糊、眼红、胀痛,在外院诊断为“双眼虹膜睫状体炎”,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(典必殊)、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药物点眼治疗,胀痛消失,视物模糊无好转,遂来我院就诊,门诊以“双眼葡萄膜炎”收入院。既往体健。无发热、盗汗、咳嗽,无结核病家族史。

入院后诊疗过程:

眼科检查:双眼视力0.4,矫正后未提高,眼内压:15mmHg(1mmHg=0.kPa),无睫状体充血,角膜透明,房水闪辉(-),偶有炎症细胞。晶状体透明,玻璃体轻度混浊,可见炎症细胞(+),视盘边界模糊、色淡,动脉出现节段状白鞘,静脉管径不均匀、轻度迂曲,后极部可见多处黄白色渗出病灶,视网膜水肿、皱褶形成,视网膜周边部少许片状出血(+)。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(FFA)示视网膜血管壁广泛渗漏,黄白色渗出病灶处早期低荧光,晚期高荧光,符合视网膜血管炎和脉络膜炎表现(见图1)。

其他检查:红细胞沉降率正常,胸部X线摄影、肺部计算机体层摄影(CT)检查正常,丙型病毒性肝炎、梅毒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(AIDS,艾滋病)抗体阴性,结核菌素皮肤试验(TST)(+)。

诊断为“双眼特发性葡萄膜炎”,给予泼尼松、田七人参注射液(血栓通)等药物治疗。3d后眼底黄白色病灶范围缩小,视力提高到0.6,第5天视力下降至0.2,考虑葡萄膜炎。又经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(T-SPOT)检测为阳性(A,B)进一步确诊为双眼结核性葡萄膜炎、肺外结核。给予异烟肼mg,利福平mg,乙胺丁醇mg,吡嗪酰胺mg口服,每日1次,经治疗1个月后复查,视网膜水肿、皱褶渗出病灶明显减轻(见图2),双眼视力提高至0.6。

小结:

近年来,随着结核病发病率逐年上升,眼内结核病发病率也不断增加,其中以结核性葡萄膜炎(TU)最为常见,TU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肉芽肿性感染,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、营养不良儿童和体弱的老年患者。其主要表现为脉络膜炎、玻璃体炎、虹膜睫状体炎和全眼球炎。TU的可能发病机制为结核杆菌直接感染及继发性变态反应。眼内取样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阳性,是诊断TU的“金标准”。结核菌素皮肤试验(TST)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筛查,并提供相关信息。与TST相比,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(T-SPOT)辅助诊断T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。T-SPOT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,在结核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,值得推广应用。

源于:《眼科学大查房》,(1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
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qdnbg.com/ptmyyf/791.html